新闻
教育传媒到校2021年12月
教育传媒到校直击 - 2021年12月
套用教学方程式 成就学生未来
李求恩纪念中学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多年来投放大量资源,透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照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徐晓琦署任校长期望学生能够在六年学习生活中,好好装备自己,为未来做好准备。
师生携手并进 让一加一大于二
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师的专业,制订校本课堂研究,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在上学年,学校更邀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退休校长李志成先生担任英文科的教学顾问,进入所有年级、班别观课,了解学校的英语教学政策及其在课堂上的实践,给予适切的回馈及建议。李志成先生表示:「借着观课,我能够发现老师自身授课的特色,并为老师量身订造一套配合学校政策的教学模式,让同学能够更容易掌握及吸收知识。」同时,他认为良好的学校课程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因此除了横向考虑每一个年级的课程外,更需要纵向地检视整个中学阶段的课程架构安排,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在英语学习阶梯上进步,学有所成。
李志成先生表示:「我很强调『n+1』的教学模式,『n』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程度,而老师需要就学生的程度调整教学,毕竟太浅白的学习内容提升不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但太艰涩的课程又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动机。」透过与老师一起共同备课,在教学、功课,甚至是考试内容上均做到分层设计,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致力丰富英语语境 力创各科增值佳绩
语言环境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英语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学校非常注重开创良好的英语语言氛围,并聘请三名外籍英语教师,增加学生英语交流的机会,同时制作校本阅读和写作教材,以逐步优化英语教学效果。在英语会话课堂上,学校亦会根据学生的英语程度,安排两名外籍教师及校内英文老师进行协教,以进一步优化课堂上的师生比例。除此以外,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学校会按照学生的能力分组小班教学,让老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提供最适切的帮助。在全体教职员的付出下,学校在2021年香港中学文凭试(HKDSE)的「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数学及通识教育科)及「最佳五科」的增值指数为全港首4%,成绩令人鼓舞。
投放教学资源 资助报考IELTS
另外,学校亦鼓励中五及中六学生投考香港文凭试以外的公开考试如IELTS,若他们考取理想成绩,学校会资助部分甚至全额费用。「为了让同学能够考取更好的成绩,我们在课后提供IELTS补习班,涵盖聆听、会话、阅读理解及写作范围,提供大量历年试题练习,增强应试经验。而且我们不限制同学的报考次数,减轻他们的压力。」徐校长表示,部分大学接受以IELTS成绩代替文凭试中的英语成绩,在有「两手准备」的情况下,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正面的影响。而部分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更能获选入读英语摘星班,以本学年的中六学生为例,学校重点挑选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进一步增加外聘专业导师,为他们设计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辅以高阶训练,使学生的英文水平更上一层楼。
音乐剧提升语文能力 学生爱主导筹办活动
课堂以外,学校亦期望学生能够愉快学习英语,从而爱上英语。因此,学校特别于三年前设立Musical Club,邀请外籍教师撰写剧本,台前幕后均由学生作为主导。不止是台前担任演员的学生,负责幕后的学生同样需要懂得阅读剧本及舞台提示,在过程中吸收不同语文知识,如遣词造句、文法等,从而提升写作技巧。徐校长笑言:「在2019年,我们更特别安排英语音乐剧表演于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进行,看着那些平日很文静的学生在台上又唱又跳,大放异彩的样子,完全体现学习的成果。」
同侪学习有助推动学生学习英语,因此学校组织了英语大使学会。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进行活动,丰富学校的英语氛围。在疫情前,英语大使会在Language Resource Centre当值,与学生及外籍教师聊天或玩桌上游戏等,亦会不时于课后举行观影活动,在轻松日常的情景下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虽然在疫情期间,学校未能开放Language Resource Centre举行活动,但全赖英语大使的创意,提议学校在小息时间于有盖操场的小舞台举办英语卡啦OK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轻松接触英语。「最初英语大使先是播放不同的音乐影片,并邀请我与老师演唱经典或流行英文歌曲,渐渐发现同学喜欢聚在台前欣赏,因此最近我们更尝试邀请同学上台表演。」徐校长说:「借助琅琅上口的歌词,学生能够学习到一些英文俚语,让他们用词不再单一,有利他们日后与外国友人交流。英语大使更设计了English Passport Programme,记录学生参与的英语活动,当他们在完成一定数量的活动后,便能够换领奖品,鼓励学生在日常里也学习英语。」
自发参与校外比赛 保持友校交流桥梁
拓展学术交流的领域有助扩阔学生的眼界,为此学校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外比赛,以了解全港学生的英语水平。曾经有学生组队参与「The 13th English Radio Drama Competition」,过程中需要自行撰写剧本、音轨剪接等,并成功进入决赛。徐校长表示:「有别于我们校内的音乐剧表演,同学在广播剧中只能依赖声音向听众、评审传达表演内容,所以他们剧本上的用字需要非常精炼,在咬字上亦需要非常清晰、流畅,让听众能够快速的接收到他们想表达的资讯。」另外,部分学生亦曾参与香港电台 Common Room的对谈访问,以英语就社会现况发表意见。在没有稿子辅助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表达及沟通能力更是受到极大的锻炼,同时亦有助培养他们的胆量,借此提升自信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一直持续举办交流团,如澳洲、英国、纽西兰、挪威等,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现状,同时在沉浸式的英语学习环境下,提升他们的运用英语能力。与此同时,学校早在2007年便已经与马来西亚沙巴崇正中学开展交流,不时联合举办活动,包括「学在天涯沙巴行」、「崇正之夜」等,以促进两地师生交流,并展现示学习成果。



